融合創新催生高校教材出版新藍海 |
關鍵詞 政策變化 出版藍海 數字教材 |
記者:董琦 |
2020-04-10 13:51:20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0年04月10日 |
3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101所高校撤銷193個學位授權點,156所高校增列231個學位授權點。該消息立即上了熱搜。學位授權點的變化,勢必對高校教材建設產生影響。 近兩年來,教材管理和建設的體制機制日益完善——2019年9月教育部組建了課程教材研究所,認定了首批11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2019年12月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我國重視教材建設進入了程度空前的歷史時期。 一系列頂層設計明確了高校教材建設的管理方向,也對教材編寫、出版、選用、發行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而新專業的市場前景、職教政策利好、數字教材需求增強等新變化,加速了教材出版格局的嬗變,高校教材市場正萌發出新的生機。 回到規范嚴謹、內容至上軌道 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構建起與之相匹配的高校教材體系。2016年中央出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教材建設的意見,從制度層面將教材建設明確為國家事權,提出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依法依規推進教材體系建設;2017年,國家教材委員會和教育部教材局正式成立,負責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標志著我國學校教材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18年,國家教材委把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列入年度工作要點。 國家教材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表示,2019年12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明確要求,高校教材必須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特別強調加強黨對高等學校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明確了高校教材建設管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實踐導向。 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副總經理韋鵬在采訪中表示,《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等政策,對教材編寫、出版、選用、發行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能在一定程度治理教材出版的亂象,使高校教材出版重回規范嚴謹、內容至上的軌道。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開展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攻堅戰”。職業教育領域,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向著“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的目標奮進。編寫優質教材是夯實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礎,多位受訪者向記者表示,內容建設、出版精品教材仍是當前工作的核心。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于波談到,該社各教材分社基于教育部學科設置對照設置,精耕深作,體現更強專業性。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將從選題策劃、書稿組織、圖書生產等方面提升教材質量,下大氣力出版精品教材。用戶需求側變化催生市場供給側變化,尤其是疫情之后,學習模式變化將進一步反推教材市場洗牌。 高校教材出版展現新“藍?!?/strong> 通識課教材的新變化,人工智能等新專業出現,“新文科”建設,職業教育市場需求猛增等,成為當前高校教材出版領域的新“藍?!?,國家也積極出臺多項政策促進這些領域的發展與規范。 華東師大社著力構建中職、高職、本科一體化設計的通識課教材體系。據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高教與職教分社社長趙建軍介紹,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文化文明類通識課教材,如大學語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中國文化概況、中華文明簡史、世界文明簡史;二是提高學生藝術鑒賞和審美能力的公共藝術類教材,如藝術概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戲曲鑒賞、戲劇鑒賞、影視鑒賞等;三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計算思維、信息素養的數學和信息技術類通識課教材,如高等數學、大學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基礎、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實踐、數字媒體基礎與實踐等。此外,還有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勞動意識和能力的健康和勞動類教材,如心理健康、體育與健康、勞動教育指導手冊等;指導和幫助學生就業、創業類教材,如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基礎;發展學生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大學外語類教材,如大學英語教材、大學日語教材等?!叭ツ旮呗殧U招100萬,今年研究生擴招18.9萬,還需要重點關注高職和研究生的通識課教材”。 根據教育部門測算,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今年1月21日,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將人工智能納入“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支持范圍。多家出版社抓住政策利好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市場前景積極行動,如2019年12月,人民郵電出版社與Arm中國聯合出版智能互聯系列教材。 于波表示,人工智能類專業的開設,增設學校數量的增加,都促使出版進入相關領域教材的研發軌道上,產品規劃也漸趨豐富。但同時,因為學校人數總量相較傳統熱門專業并不太多,選題的扎堆出版會造成質量良莠不齊、資源浪費、分辨成本增加的情況,“教材的推出要經過較長時間實踐的檢驗,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呈現,都需要教學季的檢驗”。 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高教分社社長周粟看來,在教育部積極統籌推進“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期間,文科類高校教材市場遇到了巨大的變化,急需進行針對性策略調整?!靶挛目啤苯ㄔO必然會帶來學科融合與拓展,也必然給高等學校文科學術著作和教材的出版帶來新的生機。交叉性學科和舊有學科的新拓展,尤其是面向互聯網和智能時代的新文科的拓展,將推動學術研究特別是教材教輔出版生發新走向。 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2018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顯示,2018年中專、技校課本新版1387種、重印4717種,總印數5647萬冊(張)、總印張750758千印張,定價總金額150620萬元。與上年相比,新版品種降低2.12%,重印品種增長10.57%,總印數增長10.88%,總印張增長15.88%,定價總金額增長19.17%。職教教材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于波認為,一方面是各種利好政策助推,另一方面是市場已有產品質量還普遍不高,有很大提升空間,更需要出版社主動作為搶占高地。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將積極拓展高等職業教育教材、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的出版市場,開發成體系、有品質的專業教材,同時加大數字化平臺搭建和課程建設,探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一批符合職業教育教材出版的最新規定、滿足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全媒體教學資源。 數字化立體化力度持續加強 2018年10月,教育部發布《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與質量標準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提出要“開展數字教材等新形態教材的研發、試點和推廣”。與中小學教材數字化進程相比,高校教材的數字化進程相對較慢。5G時代的到來,以及疫情中在線學習需求的爆發,對高校教材的數字化開發和立體化建設,提出更多要求。 大力發展融合創新一體化教材。華東師大社以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在出版融合發展的基礎能力和設施方面加大了投入和建設的力度,構建了從底層的內容管理系統到中間層的內容分發中心,再到應用層的各種APP和門戶網站的比較完整的體系。該社的ECNUP高教與職教網、i教育APP、ECNUP外語APP已經上線,并穩定運行了一段時間。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大學計算機系列、大學公共藝術課程教材系列、大學數學系列、學前教育專業系列等一批融合創新型、一體化教材。 一批實力社在角逐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人民衛生出版社于2014年推出了首套國家級醫學類數字教材,同年11月底,全套 53 種數字教材全面上線。湖南大學出版社自2011年開始嘗試立體數字高校教材的開發,到 2018年機械工程專業系列數字教材趨于完善。浙江大學出版社于2015 年研發完成“立方書”,到2018年已經出版了百余本課程型教材,浙江省高?!笆濉庇媱澚㈨?000種新形態教材,其中有800多種是通過“立方書”平臺打造的。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結合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傳教方式以及先進的媒體技術,將紙質圖書與移動終端結合,耗時3年開發了M+Book這一新型出版形態。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將繼續夯實面向成人學歷提升的繼續教育教材出版,研發適合成人學習需求的、體現遠程教育特點的教材,加大數字教材的供給品種和力度。 據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副社長丁仰奎介紹,該社將全力推動圖書立體化資源建設。從內容編校向立體化資源建設全面邁進,系統化、多維度地將知識進行傳播,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半S著5G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深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智慧教育的多種場景,使得學生們個性化、定制化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多樣?!表f鵬認為:“這就要求教育出版商在教育產品供給上,要由單一紙質產品形態向紙書-數字結合的模式轉變,以課程為中心研發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庇袑I人士提出,要警惕高校教材編制出版中存在的偽“立體化”現象。對于高校教材融合創新,趙建軍總結的三個層面,代表了當下出版社正在努力的方向:一是產品形態的融合,包括紙媒、紙數結合、純數字三種產品形態,可分可合,按需組合。二是教學過程融合,出版社希望學?;谄淙诤蟿撔陆滩暮徒虒W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特別是翻轉課堂的實驗,將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三是業務融合,即產品、營銷、服務的融合,如基于教材開發的數字化課程既可以是一種可以獨立銷售的產品,又是給讀者提供的一種增值服務,同時還可以作為教材的一個營銷亮點。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0年04月10日 |